top of page

傳統彈簧床 vs
獨立筒彈簧床的差異

C001.jpg

你知道傳統彈簧床與獨立筒彈簧床的不同之處嗎?有些人認為傳統彈簧床耐用、彈力十足且價格親民;也有人認為獨立筒彈簧床舒適性更高,並具備更優秀的抗干擾效果。那麼,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床墊呢?


在台灣市場,彈簧床墊主要可分為傳統連結式彈簧床與獨立筒袋裝彈簧床。隨著獨立筒彈簧床的製造成本下降,加上市場上的組裝廠商眾多,雖然其價格相對較高,卻已成為目前的主流產品。


以下將簡單介紹彈簧床墊的特性,並比較傳統彈簧床與獨立筒彈簧床在結構與睡眠體驗上的差異。

什麼是彈簧床?

彈簧床(Innerspring Mattress)是台灣市場上最常見的床墊類型,以其堅固耐用、價格多元的特性廣受歡迎。這類床墊的內部結構包含彈簧,提供適當的支撐與彈性。

彈簧床的歷史可追溯至1871年,當時德國發明家 Heinrich Westphal 首次將彈簧應用於床墊中,開創了彈簧床的全新時代。經過多年發展,彈簧床依據內部彈簧結構的不同,可進一步細分為多種類型,主要包括:

  • 獨立筒彈簧(袋裝彈簧)

  • 邦尼爾彈簧(Bonnell Coil)

  • 開口 LFK 彈簧(Offset Coil, LFK Offset Coil)

  • 一線鋼彈簧(拉斯提斯彈簧)

  • 連續彈簧(Continuous Coil)

其中,在台灣市場最常見的類型為獨立筒彈簧與邦尼爾彈簧,兩者在支撐性、舒適度與價格方面各有優勢,適合不同需求的消費者。

C002.jpg

傳統彈簧床與獨立筒彈簧床的比較

C003.jpg

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彈簧床?

  • 預算考量:若希望經濟實惠,傳統彈簧床是不錯的選擇;若追求舒適度與抗干擾效果,則建議選擇獨立筒彈簧床。

  • 睡眠需求:若容易受到伴侶翻身影響,建議選擇抗干擾效果佳的獨立筒彈簧床。

  • 支撐需求:獨立筒彈簧床可提供較好的分區支撐,適合需要特定部位支撐的使用者,例如有腰部支撐需求的人。

獨立筒床墊是否都很軟?

過去,由於獨立筒彈簧床墊尚未普及,許多長輩習慣於睡傳統硬床。此外,醫生常建議成長中的孩童或脊椎側彎患者使用較硬的床墊,因此許多人認為「硬床優於軟床」。然而,硬床雖能減輕部分脊椎疼痛,卻無法真正改善脊椎健康。

人體脊椎天生具有自然曲線,真正合適的床墊應能貼合身體曲線並提供足夠支撐,而非單純追求硬度或軟度。需要注意的是,每個人的體型、脂肪分布不同,若局部壓力過大,過軟的床墊可能無法提供適當支撐,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脊椎變形或其他問題。

C004.jpg

獨立筒床墊的軟硬度是如何調整

獨立筒床墊的軟硬度可以根據以下方式進行調整:

  • 加粗彈簧線徑

彈簧線徑越粗,彈簧的硬度越高,床墊的支撐力也會相應提升。

  • 增加彈簧顆數

可透過「蜂巢式排列」讓彈簧更密集,或縮小彈簧直徑,在相同床墊面積內放入更多彈簧,以提升整體支撐性。

挑選床墊時,應根據個人體型、睡眠習慣與需求來選擇合適的支撐度,而非單憑「硬」「軟」來判斷好壞。

獨立筒彈簧床的多元選擇

獨立筒床墊不僅能打造出與連結式彈簧床相同的硬度,還具備多點支撐的優勢,能夠貼合身形,讓偏好硬床的使用者也能享受舒適的睡眠體驗。

無論是國外知名品牌或國內優質床墊,獨立筒彈簧都是廣受推薦的核心結構。鷗鷗睏針對東方人睡眠習慣,透過調整彈簧鋼線粗細、彈簧尺寸與顆數,設計出多種軟硬度選擇,滿足不同需求。


此外,強化硬式獨立筒的設計,給使用者即使睡在獨立筒床墊上,也能感受到傳統連結式彈簧的硬度與支撐性,同時享有獨立筒床墊符合人體工學的貼合效果。

C005.jpg

為提供更豐富的選擇,獨立筒床墊還可搭配天然乳膠、記憶膠等不同材質作為舒適層,進一步調整軟硬度,打造符合個人需求的理想睡眠體驗。

980x250-001.png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Line

Copyright © 2025 Sleepy gulls Inc.

bottom of page